
和合共生建家園,命運與共向未來。
2023年9月19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欽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以“加快港產城融合發展 共享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新機遇”為主題的2023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研討會暨國際交流培訓在欽州舉行。自治區北部灣辦副主任覃元臻在會上發表致辭,欽州市長王雄昌作總結發言。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院長、廣西大學邊疆經濟研究院、經濟學院院長李光輝主持研討會。
來自區內外相關單位企業代表、東盟國家相關部門及園區、港航企業等100多名代表、專家學者參會,共同探討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的新機遇。

覃元臻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自2013年成立以來一直堅持共商共建共贏原則,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注入了新動能,增添了新活力。作為中國與東盟唯一陸海相連的區域,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堅持把擴大開放作為發展的根本出發點,積極融入全方位開放的發展新格局,以高水平開放推進高質量發展,在推動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對標“四個一流”要求加快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圍繞更好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覃元臻分享三大機遇:一是進一步合作推進港口綜合能力提升。共建廣西北部灣港,分享港口資源,促進要素流通,同時增開遠洋航線提高國際航線密度,推動區域港口互聯互通水平提升,共構高效多式聯運體系,共織一體化信息網;二是進一步合作推進適港產業能級升級。以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百色、崇左7市現有園區為載體,整合優化,規劃建設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打造“一市一片區”、“一片多園區”的空間發展格局,將成為以港口為媒,產業為橋,深化與東盟國家合作的重要平臺;三是進一步合作推進港口城市功能提升。優化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7大片區的生產、生活空間,提升城市承載能力,統籌做好規劃,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聚焦數字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服務,加快提升城市功能配套港口發展和產業發展能力,構建一個港產城融合發展的北部灣區域宜居宜業城市群。

研討會就“構建中國—東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高水平共建國際門戶港,打造高效便捷跨境物流新體系”等議題進行研討。參會嘉賓圍繞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的新趨勢下,中國和東盟港口城市依托自身資源和區位優勢積極探討對話,助力高質量實施RCEP及中國—東盟自貿試驗區3.0版本的未來建設;同時,緊緊抓住共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新機遇,加快提升國際門戶港建設水平,結合港航“數智化”、通關便利化、多式聯運等需求,打造高效便利的跨境物流新體系。

王雄昌表示,欽州作為“一帶一路”南向通道節點城市、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基地,與各方一道努力,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通過此次研討會,欽州將繼續以港口為龍頭,以港口城市合作為優先突破口,以航線網絡建設為先導,大力推進以欽州為基地的海上互聯互通網絡建設,著力打造面向東盟“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港和樞紐城市。
據了解,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致力于落實中國和東盟領導人關于“構筑海上互聯互通網絡”和“開拓海上務實合作”的共識,重點推進中國—東盟港口城市之間的相互通航、港口建設、臨港產業、友好城市、海洋交流、文化旅游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截至目前,合作網絡成員單位增加到了39家,其中東盟9家,涵蓋了中國和東盟有關國家的主要港口和相關機構。
19日下午,2023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國際交流培訓開班,來自德國國際機構(GIZ)、澳大利亞、蒙古及東盟各國的專家和學員積極交流,共同學習如何加強智慧港口建設、信息化港口建設和港口運營管理等內容,促進區域互聯互通和互惠合作,推動各港口城市之間形成航運物流圈、港口合作圈、園區合作圈和友好城市合作圈。
Copyright 2006-2013 廣西中傳傳媒有限公司 桂ICP備14000177號-1
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0186號桂ICP備14000177號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