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勇立潮頭。作為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面積最大、唯一臨海的片區,欽州港片區圍繞“一港兩區”的發展定位,經過近三年建設,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門戶港、向海經濟集聚區和中國—東盟合作示范區正步步邁上新臺階。
7月下旬,記者走進欽州港片區,片區內重點產業集聚成鏈、重大項目加快建設、航運港口智能升級......這片熱土處處涌動著蓬勃朝氣。

去年以來,全國首個海鐵聯運自動化碼頭暨全球首個U型工藝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大欖坪南7-8號自動化碼頭正式啟用,欽州30萬噸級油碼頭實現投產運營,如今,欽州港門戶港國際航運樞紐地位日益凸顯。據了解,欽州港已具備20萬噸級集裝箱船單向通航、30萬噸級油輪通航條件,進入全國最大裝卸能力港口第一方陣。
航運能力的提升,也帶動了向海產業集群的加速崛起。

走進廣西中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基地一期廠區基本格局已構建完成,6條三元前驅體生產線已開始正式投入生產。中偉欽州產業基地總經理胡培紅介紹道:“一期項目生產線建設預計2022年11月全面建設完成,預計達產后年產值約180億元人民幣,年稅收約5億元人民幣,可解決當地3000余人就業問題。”
如同廣西中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般,片區內多個重大產業項目正在不斷加快建設步伐,欽州港片區正加速形成多個臨港特色的產業集群。據了解,欽州港片區正在打造一個綠色化工產業集群及4個500—2000億元的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特色產業。目前投產及在建的工業項目超過120個,總投資超過2800億元;潛在及正在洽談的工業產業鏈項目有700個,總投資約2000億元,項目投產后,產值有望超過萬億元。
產業的集聚發展,離不開制度創新與營商環境的扶持。“欽州港片區通過獨特的制度創新服務與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吸引了龍頭企業集聚,并且以支持龍頭企業帶動‘園中園’形成的發展模式,促成了‘企業成群、產業成鏈’。”廣西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管委會副主任莫福文說。

近三年來,欽州港片區在制度創新、行政審批、減稅降費等方面均出臺相應政策,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廣西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制度創新局協理局長吳華軍表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該片區承擔的94項改革試點任務已全面實施并持續深入推進,三年來已推動改革創新并累計總結提煉形成超過100項制度創新成果。
此外,RCEP的正式生效實施也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廣西金桂漿紙業有限公司在RCEP生效當天即獲得由欽州海關為其出口泰國的紙制品簽發欽州市首份RCEP原產地證書,在2022年4月成為欽州首家RCEP項下海關經核準出口商,這意味公司可自主出具RCEP原產地聲明,即不需要每票經海關審核、簽發,足不出戶就能自行辦理原產地證明手續,出證更快捷、便利。廣西金桂漿紙業有限公司物流部關務主管周菊說:“從前我們出口需要1-2天辦理原產地證明手續,如今1分鐘即可出證,通關效率更快捷、便利。今年1-6月,我們為泰國等客戶出具RCEP原產地證明17票,涉貨值340萬美元。”

如今,中馬“兩國雙園”也迎來了全面升級,面向東盟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正加快構建。“這里有便利的交通、優惠的投資政策,尤其是擁有中國首個全產業鏈、集群式的燕窩產業發展平臺,還為我們搭建起了完整的燕窩溯源系統。可以說,自貿試驗區和‘兩國雙園’平臺各項利好政策,是我們選擇在此投資落戶的最重要因素。”廣西自貿區新燕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監事李惠環表示,自去年11月正式投產以來,在片區管委的積極協助下,燕窩生產線建設、食品生產許可證辦理、燕窩溯源碼標簽使用等事項得以快速推進。該公司今年計劃打造即食燕窩、鮮燉燕窩、燕窩水、燕窩月餅等“燕窩+”全業態產品,計劃完成產值約3000萬元人民幣。
來源:廣西新聞網
Copyright 2006-2013 廣西中傳傳媒有限公司 桂ICP備14000177號-1
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0186號桂ICP備14000177號 版權所有